《灣生》為何落金馬 (雀雀)

金馬獎於華語電影圈地位崇高,【壹週刊】金錢援助5年 阿基師的粉絲曾是龍亨妹,然因是台灣主辦,劉德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影帝?,故其得獎者國籍身分總會觸動島內人民政治神經、引發議論。儘管金馬52台灣靠大師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和中生代張作驥的《醉•生夢死》等作品在22個競賽獎項中拿下12座金馬,壹傳媒併購 公平會:簽約不等於結合,但《灣生回家》鎩羽而歸敗給中國紀錄片《大同》一事還是在網路上引發論戰,台人在情感寄託以及未看先判的激情之下認為給《大同》這部中國禁片金馬獎是種打壓台灣人意識形態的伎倆,把《灣生》講成為政治不正確的壯烈犧牲品。筆者有幸觀賞過這次入圍金馬獎的全數作品。《灣生》以日人返鄉尋親的感性氛圍取勝,扭轉了台灣黨國教育下的國族認同,大賣三千萬票房,多少也反映台人目前意識形態。這樣勇敢的大議題,也難怪能夠在近年流行熱血夢想、溫馨淚水的台灣紀錄片潮流中殺出、成為入圍金馬紀錄片的台灣代表。而《大同》也是大議題,藉由跟拍前中國大同市長五年的造城計劃、拆遷10萬住戶的工程,探討都市發展與居住正義的權衡與弊病。另一部入圍影片《我的詩篇》則用影像詩與精工剪輯炫化了中國工人困境與勞工權益問題,依然是國際共同關注的大題。無法呈現全面觀點對照台灣,近年社會運動蓬勃、貪官污吏也不曾少有。居住正義從文林苑爭議到大埔事件、南鐵東移,工運從關廠工人連線到國道收費員抗爭,還有反核四、美麗灣、媒體壟斷、食安風波等事件,事發時雖也有為數不少的影像紀實與專題報導,但大多篇幅過短、拍攝策略呆板且視角與技術簡陋,無法忠實呈現全面觀點,頂多只能稱作是新聞記錄或組織宣傳,無法變成一部完整電影作品進而發揮深層的影響力。
追根究柢,精采的紀錄片永遠無法離開對土地、政治、社會、人性的關懷,但回頭看看台灣社運紀錄片《太陽.不遠》上映沒熱潮,連《太陽的孩子》將社會議題轉換成軟性題材、容易入口的劇情片都徒然換來無法突破千萬的票房結果下,你我又怎能期待台灣有創作者或投資人願意去拍更多有觀點而質精的紀錄片,來與對岸抗衡?
當大夥兒用鍵盤嚷嚷著不想將獎座頒給中國紀錄片的同時,請捫心自問是否染上了強國的玻璃心?要不,不如去關心台灣土地生活與周邊社會政治,讓「關注」的能量成為台灣紀錄片潛在市場,讓更多在地議題能被投資與紀錄創作,成為金馬奪獎熱門。
影評人,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短影音行銷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粉絲團經營
廣告電視牆
台中打石工
賣車的步驟和要點
高雄清潔公司價錢
台北 肉毒
員林美睫課程
KOL分潤
招財
著作權申請費用
躁鬱症治療
台中FACEBOOK行銷
純天然椰子汁
手機版網站
F hotel 花蓮
燈光效果
專利註冊
fb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