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健康空氣的距離還有多遠(王瑞庚、趙家緯)

今年4月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 刊出了一篇研究,休傑克曼勸擦防曬 皮膚癌5度動鼻,室外PM2.5污染位居全球2015年第5位致死風險因子,神奇芒果!爆食怪變小鳥胃,造成全球420萬人死亡,投資社工搶救兒童(陳錦宏),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7.6%。台灣依據WHO的PM2.5標準,體重正常年輕女性 一半以上體脂過高、肌肉量不足,大多數民眾活在年均濃度超過15μg/m3,增加平均死亡率約3-6%的地區(以10μg/m3為標準),中南部民眾更是活在年均濃度超過25μg/m3,增加平均死亡率約6-12%地區。不禁要問,台灣民眾距離呼吸健康空氣的基本要求還有多遠?2012年我國訂出PM2.5濃度標準「年均15μg/m3」即將滿5年,新政府上任以來,將空氣品質改善列為重要施政重點。行政院、立法院、環保署與各部會開過多次會議,擬定出降低PM2.5濃度的全國性改善計劃。不過當4月13日院會決議政府、台電與民間共投入2150億元,目標在2019年將PM2.5濃度降至「18μg/m3」,此「不及格」目標提出後,讓關心台灣空氣品質的民眾產生更多疑問:3μg/m3距離還有多遠?
最新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主要為電力設施管制、鍋爐管制、柴油大貨車、淘汰二行程機車與其他多項措施,然而「2019年降至18μg/m3」告訴民眾的是,能源、產業以及交通結構尚未大幅調整之「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下,政府所做的「短期可行」最大努力。
政府公民協力治理換言之,最後這3μg/m3障礙,必須尋求「能源結構調整」、「高排放、高耗能產業的效能提升與擇優汰劣」以及「更有效率的智慧交通」結構調整。關鍵課題包括2025年「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發電配比,燃煤發電量(含汽電共生廠)應較2015年削減42%,屆時PM2.5濃度會改善多少?政府要如何調整收購價格與補助促使燃煤汽電共生汰換為燃氣汽電共生?如何建立污染產業退場機制以容納新廠(如台積電)?以及普遍實施城市空氣品質管制區,特定時段、路段高乘載等都付之闕如。如此這最後的3μg/m3恐怕道阻且長了。從2015年「清淨空氣行動計劃」至今,今年行政院積極協調空氣品質政策後,終於看到能源部門、台電與交通方面具體列出改善目標。行政院必須審視「台電長期電源開發計劃」與「智慧運輸系統發展政策」等能源與交通實質規劃,使其配合達到15μg/m3之PM2.5濃度目標。肯定政府給民眾一個具體可做到的「2019年降至18μg/m3」目標,但能源與交通發展政策都是長期政策,空氣品質政策亦需要一個至少到2025年的規劃,各政策目標還需要強化一致性。另外,最後這3μg/m3單靠環保署力量鞭長莫及,政府與公民協力治理應是關鍵。台灣近年來公民積極參與空氣品質提升運動,可以被培力、賦權,有效協助進行平行監測、改善跨域污染與提供在地資訊,近期「透明足跡」揭露空污費申報不實疑慮、東海大學要求改善在地污染源,這些都是政府未來可以考慮「協力治理」的對象。最後這3μg/m3,有賴政府與公民一起努力!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助理研究員、博士後研究員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大陸跟監
南投美甲全科班
汽車估價
櫻花飲水機
債務整合條件
行蹤調查
ITIS椰子水
台北汽車收購
電商一條龍服務
floraglo葉黃素
能量療法
車輛直接買賣
咖啡進口商
低礦水
直播設備
租車租貴退差價
大型LED電視牆
社群行銷達人
迷你招牌字
商城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