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獨派分裂「沒法規怎建國」

蘋中信:失能的「異男」(朱宥勳)

論壇與專欄 〉
     蘋論:年改的代溝與階級矛盾     焦點評論:核武後果始料不及(黎智英)     洩密案判決無罪有道理嗎(吳景欽)     大學校長與教育部在怕什麼(蔡依伶)     健保藥價再降 偽藥恐難防(劉宇琦)     蘋中信:失能的「異男」(朱宥勳)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蘋中信:失能的「異男」(朱宥勳)

2017年03月29日

更多專欄文章

近年由於「青年」在政治上展現出來的巨大影響力,中華職棒/春訓目標 高國輝:強化下半身,人們對這個世代的特質充滿好奇心,獨派分裂「沒法規怎建國」,無論友善與否,妙可告臭跩貓 愛蜜莉控妙可,描述出來的「青年」形象總是有著微妙的變形。否定者認為我們與中老年人建立的規則格格不入,夯爆了!588萬起加購車位入主台北市捷運旁,是無能的表徵,賈永婕見毛就嗨 愛死FENDI新錶,遂有缺乏「狼性」或「草莓族」之類的批評;肯定者則浪漫地放大了我們之中的秀異者,敘利亞鎮壓 逾5千死萬人逃,建構了一個充滿理想性和創意的世代形象。不管是什麼樣的特質,蛙人訓練超苦 「就是要超越極限!」,都不會是憑空出現的,特別當某些特質集體性的出現在同代人身上時,背後必有更長遠的結構因素。近日台大雄友會模仿A片風格設計活動海報便是一例。如果對這幾年網路風氣稍有注意的人不難發現,有一股濃烈的「仇女」、「厭女」的潮流正在擴散。上述海報所透露出來的惡意(以及對此惡意的毫無自覺),並不是一朝一夕釀成的。女性議題退回封建以ptt來說,幾年前不是沒有異性戀男性(簡稱「異男」)抱怨女性、攻擊女性的話題,但多半局限在特定的討論區當中。但這樣的討論越演越烈,去年甚至產生了污辱所有不符合異男想像的女性為「母豬」的「母豬教」,打出旗號,儼然成為ptt上聲勢最大的族群。而在社群網站的快節奏言論場中,也就引發了密集激烈的論戰。
這個變化是非常詭異的。就在本土認同、勞工意識、婚姻平權等議題,都在青年世代的支持之下,逐漸趨向進步的同一時間,女性議題反而一路退回封建時代(「母豬教」的眾多修辭,其實只是更新了用詞的買賣婚姻和三從四德而已),著實讓人難以理解,足見世代的意向不可一概而論。
這背後的圖像,有賴性別研究者的進一步分析。這並非我的專長,暫且不論。但從教育工作者的觀點來看,這波以ptt上、相對學歷較高的異男為主力的「退步浪潮」,背後流露的很可能是我們教育體系的失能與失誤。綜觀這類賤斥女性的言論,發文者往往帶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他們的思路是買賣式的,預設了某種一手交「錢」(男性提供的各種服務),一手交「貨」(女性回報情感和身體)的邏輯。而當這套想像中的交易模式行不通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挫折感和受辱感。但是,買賣本來就不是有錢有貨就一定會成的,還得雙方合意;更別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遠比買賣複雜,這套簡陋的思路會碰壁並不令人意外。一旦碰壁,期望與現實產生落差,便激發了他們的攻擊性。
失去全人教育結果然而,我們的教育體系從小並沒有教給異男們「買賣」以外的思路,讓他們在人情世故的經驗上極端薄弱,卻又給予他們大量的錯誤許諾——ptt的異男使用者,有很高比例來自前段國立大學,他們從小接受的訊息就是「好好讀書,以後你就會交到女友 / 找到好工作 / 其他……」。但殘酷的是,這個許諾完全是錯誤的,我們的教育體系已經與現實世界嚴重脫節,到了你「好好讀書」也無法保證得到任何東西的地步。在教科書以外的領域,他們成了一群失能的異男,試著用封建時代的觀念來對抗2017年的世界,結果自然不問可知。當然,我並不是在為前述污辱女性的錯誤行為開脫。但我也相信,這些異男的失能,並不只是道德上的欠缺,而更是教育體系長期碎片化、功績化、失去全人教育精神的結果,這或許是比升學制度怎麼調整更重要的問題。是時候開始面對了。
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已標籤 , , , , , , , , , | 發表迴響

黃曉明談結婚以後再說 情變都是炒新聞

window.mod_pagespeed_start = Number(new Date());

黃曉明談結婚以後再說 情變都是炒新聞 (第1頁/共3頁)| 娛樂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lease click here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大慶經紀人撇戀情 稱親過很多男人

已標籤 , , , , ,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