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中信:看棒球只在乎勝負的遠因(朱宥勳)

論壇與專欄 〉
     蘋論:起訴馬英九     焦點評論:馬英九被起訴是卸任總統的宿命?(施正鋒)     反毒首重降低市場需求(林達)     2死悲歌暴露長照困境(陳正芬)     蘋中信:看棒球只在乎勝負的遠因(朱宥勳)     中國夢(黎智英)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蘋中信:看棒球只在乎勝負的遠因(朱宥勳)

2017年03月15日

更多專欄文章

2017年的棒球經典賽,人權報告國際審查 人權團體憂馬政府損我國際聲譽,台灣代表隊三戰皆墨,SISTAR寶拉全力增產 發豪語生10個,提早出局。但也以此為契機,9種固定動作 納達爾超級迷信,將組訓以來的種種爭議、以及多年以來棒協壟斷國際賽利益的劣跡統統翻上檯面討論,林益世要回高雄過年 法院准到西洋情人節,而有了一波要求棒協改革的呼聲。棒協沉痾已久,畢書盡打奶泡掉漆 滿手白白好害羞,就算無法在這次改革完畢,改革也是不可逆的共識了。但有趣的是,在這波討論中,有一種說法是:這是因為輸球才想改革,如果贏球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言下之意是:台灣球迷十分膚淺,只在乎「贏球」,而不是真正在乎「棒球」。即連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陳信聰做的專題節目,也以這個說法開場。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在乎勝負?除了老生常談的「民族自信心」問題外,我認為有個重要的遠因,是我們的文化和教育裡,對「身體」或「體感」的忽視。普遍缺乏臨場體感在棒球經典賽這種大型國際賽進行的時候,會湧入許多所謂的「一日球迷」。這些球迷,跟常看職棒比賽的球迷相比,更接近台灣普遍的人口分布。這些人的棒球經驗,多半是從電視或網路轉播而來,而缺乏「臨場」的體感。別說有沒有下場打過球了,連坐在場邊觀看的經驗也不是太多。缺乏這類臨場體感,就會很容易誤判比賽中發生的事情,具體來說到底有多困難或多特殊。
舉例來說,如果平常只透過轉播看球,第一次進入球場的人,通常會感覺整個球場的物理空間跟想像的差別很多。全壘打牆好像沒有想像中遠,但投手跟本壘的距離卻比想像中長。在電視上看起來,時速145公里的速球好像很普通,但到了現場,會發現連殘影都看不太清楚。在電視上,打者把球打出去,攝影機就會立刻幫你捕捉球的噴射軌跡,但到了現場,你可能要到球回傳了才知道剛剛是飛到左外野還是右外野。
對我們這樣的一般人——而非眼力特別銳利的球探等級——來說,轉播畫面有一種使比賽平庸化的效果。因為攝影機距離太遠,使得視覺效果產生誤差了。你在電視上看到游擊手漏掉滾地球,覺得職棒球員怎麼可能有這麼低級的失誤;但如果你是站在場上的人,你會覺得一切都加速了好幾倍,就算是最平凡的滾地球,接起來都是神乎其技。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只會注意到最清晰明瞭的部分,比如全壘打、三振這種代表了絕對力量的表現;或者,只注意「得分」、「失分」和「勝負」,這也是很正常的。
我們的文化並不重視身體感。「惟有讀書高」的傳統,加上現代社會注重視覺、注重抽象概念勝過具象感知的特徵,使我們折損了這類感受力,這正是我們的「體育」始終不振的遠因。
幾年前,我曾帶過一班小學生打了一學期的樂樂棒球(以泡綿球比賽,安全溫和的普及版棒球遊戲)。在學期之初,為了引起興趣,我須特別去找到職棒比賽中的高難度美技,學生才會顯露欽佩之意。但實際碰球幾個月後,他們的體感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期末我們辦了一場校外教學,帶學生去看職棒比賽,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群孩子不但在三個多小時的比賽中全神貫注;就連例行的賽前練習,那些平淡的傳接球、滾地球、外野飛球接傳,都看得讚嘆不已。即便只有非常不正式、不專業的棒球經驗,都能幫助他們從平凡無奇的動作裡看到美感。
近年來,許多人喜歡講「超越勝負的感動」。但這不應是一種道德教條,好像在乎勝負就是錯的;這應該更是一種感知能力的訓練,猶如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有品味文學、音樂或藝術作品的能力一樣。這或者才是大眾化的「體育」(對比於專業菁英的競技訓練)可以努力的方向。
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電機檢修工具
優質人力派遣
財團法人台中聖賢堂
中部派遣公司
排名系統
優良作業員
直播平台app
商城上架服務
constant force spring manufacture
超渡冤親債主
台中 普渡
老虎機玩法
PCHOME商城代管
新莊直立式飲水機
整合行銷公司
債務清算
山桑子葉黃素
專業人力派遣公司
SEO達人
北部收購中古車